脈沖布袋除塵器的系統應用請情況和噴吹清灰的基本原理
脈沖布袋除塵器系統在我廠的應用情況
除塵罩形式多,傘形除塵罩、局部密閉除塵罩、側吸除塵罩在我廠都有應用傘形罩的吸氣氣流易受室內橫向氣流的影響,為防止粉塵被橫向氣流帶入室內,傘形罩好靠墻布置。在工藝條件許可時,可在傘形罩四周設活動擋板。而為了在不增加風量的條件下增加罩而風速,可在罩內加擋板,提升吸塵效果。而側吸罩往往在某些工藝或操作的要求下不能設置各種形式的密閉罩時才被采用,側吸罩的效果要比傘形罩差,同時要求的吸氣量也較傘形罩大,但在許多場合是如我廠120噸渣房外購鐵水兌倒處,由于天車高度的就設計采用了柜式側吸罩,除塵效果也達到了設計要求局部密閉除塵罩在我廠使用多,主要用于各種原料轉的運皮帶上局部密閉罩要罩內各點都處于負壓,抽氣量應該適當,認為抽氣量愈大愈好的觀點是不止確的,一般來說,排氣罩內風速0.25-0.37m/s的氣流,不會使靜止的物料散發到空氣中,角風速大至2.5-Sn時,物料就可能被氣流帶走。
脈沖單機除塵器結構簡單,不需要專人操作,易損件少,電磁閥使用壽命可達100萬次以上,濾料使用壽命30000h,只需定期換電磁閥及除塵器布袋即可,且具有離線檢修功能,避免停爐檢修造成的損失;電袋復合除塵器電場部分需配備不錯的維護人員,檢修時需停機。以75t/h鍋爐為例,對兩者的運行費用進行對比,按每年使用6500h,3a大修,電價0.4元/kWh計算。
在我國,20世紀電力系統曾進行過應用試驗,在南定熱電廠等5個電廠使用了袋式收塵器,由于當時的材料和技術水平,沒有成功。失敗的主要原因是除塵布袋的壽命太短。目前制造技術已提升,今后需在以下3方面發展袋式收塵器技術:
(1)進一步改進濾料質量,增加適用于不同類型鍋爐的濾料品種,延長濾料的使用壽命。
(2)實現國產化、大型化。目前已投運的國產袋式收塵器多數用于35~75t/h鍋爐,少量為130~220t/h鍋爐,采用技術和設備有用于670t/h鍋爐的。如何盡快提升國產化率,應用到大容量鍋爐(如300MW,600MW發電機組)上,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3)進一步提升自動化水平,采用除塵布袋的措施,提升附屬設備的質量。
脈沖除塵器噴吹清灰的基本原理是將壓縮空氣在短暫的時間內(不超過0.2s)噴向除塵濾袋,同時誘導數倍于噴射氣量的空氣形成空氣波,使濾袋由袋口至底部產生急劇的膨脹和沖擊振動,在短促的時間形成濾袋往復地“鼓、癟、鼓”的波浪形變形,使粉塵層發生變形、斷裂,以塊團狀脫離濾布并受重力作用下落。脈沖除塵器清灰氣流在使濾袋膨脹變形的同時也穿過袋壁和粉塵層。無粉塵條件下,利用壓力傳感器測定脈沖噴吹實驗臺上濾袋側壁各測點的正壓力峰值及到達該峰值的時間。結果表明,噴吹壓力對正壓力峰值及到達該峰值的時間這兩個指標的影響大,提升噴吹壓力能夠很好地脈沖除塵器的清灰性能,但脈沖寬度的增加對這兩個指標的影響不明顯。
脈沖除塵器是指通過噴吹壓縮空氣的方法除掉過濾介質(布袋或濾筒)上附著的粉塵;根據除塵器的大小可能有幾組脈沖閥,由脈沖控制儀或PLC控制,每次開一組脈沖閥來除去它所控制的那部分布袋或濾筒的灰塵,而其他的布袋或濾筒正常工作,隔一段時間后下一組脈沖閥打開,清理下一部分除塵器由灰斗、上箱體、中箱體、下箱體等部分組成,上、中、下箱體為分室結構。工作時,含塵氣體由進風道進入灰斗,粗塵粒直接落入灰斗底部,細塵粒隨氣流轉折向上進入中、下箱體,粉塵積附在濾袋外表面,過濾后的氣體進入上箱體至凈氣集合管-排風道,經排風機排至大氣。
脈沖布袋除塵器濾袋的預涂層應在燃燒或生產工藝開始之前,先切斷并停止清灰系統,打開脈沖布袋除塵器的進風口閥門(包括各個濾袋室的進風口及出風口閥門)。啟動風機逐步增加除塵器的氣流量,直至達到設計風量的70%左右,并記錄每個室的除塵器濾袋內外阻力。在除塵器總進風管道的開口處(通常是煙氣測試口)投入干燥無油的預涂粉?;曳勰繑狄笮∮?00目,水分含量小于1%。按每平米過濾面積350-450g的灰粉投入進去。脈沖布袋除塵器開始投粉前,確定引風機風量在70%以上,需要是的旁路閥處于關閉狀態,提升閥處于在線狀態。風機負荷運轉直至預涂灰結束約20分鐘,以為均勻順暢地分布在各個灰斗里面。在預涂灰的時候,各個室里面上升的壓差反映,例如,起初壓差假如在100Pa,預涂灰后少要增加到350~400Pa,也就是說增加250~300Pa,如沒有,預示著預涂灰失敗,需重新進行。
在脈沖布袋除塵器預涂灰工作完成的情況下,停下風機安排人員進入除塵器凈氣室檢查,如果有發現花板孔或花板與箱體電焊處有出現漏灰現象,要檢查脈沖布袋除塵器濾袋袋頭與花板之間的密封性是否嚴密,若不嚴密,需進行調整。做完脈沖布袋除塵器濾袋預涂灰后,若沒有問題,系統運行到正常設計參數,隨后開啟除塵器的清灰系統,除塵器進入正常操作運行。